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潜川贡系列

一场江南美术可贵的盛宴!海上名家诗意著作齐聚姑苏美术馆


  三成长忆是江南,江南和姑苏已然成为海上艺术家绕不开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家园。

  今日(7月5日),展现江南之美的“三成长忆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苏诗意著作特展”在姑苏美术馆正式拉开序幕。多姿多彩的诗意著作齐聚一堂,展现了艺术家们心中丰盛蕴藉的江南诗意。

  本次展览展陈于美术馆1、2、3号厅,展现了从晚清民国时期至现当代26位艺术家的创造结晶合计67件。参展艺术家包含吴昌硕、黄宾虹、贺天健、朱屺瞻、郑午昌、吴湖帆、钱瘦铁、张大千、江寒汀、张大壮、傳抱石、陆俨少、应野平、程十发、陈佩秋、郑伯萍、朱新龙、朱新昌、丁申阳、丁小方、汪家芳、郑文、汤哲明、庞飞、郑明轩、邵仄炯等。

  “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对书画创造有不一样的出现。”海上名家姑苏诗意著作特展”策展人张立行剖析发现,正是这些各具年代特质的多元丰厚的出现,才令本次展览具有了必定的学术性文本研讨价值,有或许跳出常见的应景凑热闹式的书画展览窠臼。

  在当下长三角一体化快速地开展的大布景下,海上艺术家著作齐聚一堂,也是上海、姑苏两座大都市美术创造、展览资源整合、同享的新举措、新测验,更反映了上海、姑苏长久以来严密的文明相关。

  在江南的文明版图中,姑苏从前鹤立鸡群,至明清达于高峰,精巧而高雅。“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上海学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讨员周武以为,当时“以姑苏为中心的江南十分自然地成为全国视野的焦点”,在社会经济和人文传统方面具有超强的辐射才能,而上海则处于“慕苏、扬余风”的边际地带。

  直至19世纪中叶开埠今后,时局大变,上海在江南的城市位置才逐步上升,并一跃而为江南甚至我国的中心城市。经济的外向性敞开性国际化,优异移民的很多导入,民间传统文明与外来文明空前的相遇交融,文明市场的勃兴,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上海这一新式起的现代江南大都市强壮的文明生命力和吸引力。

  “姑苏和上海城市人物在近现代的转化并没有形成互相的分裂,反而让它们更为接近。”张立行说,千年古城姑苏从未心生“妒意”,新式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以敞开、容纳的姿势不断从姑苏罗致诗性的养份,成为传达姑苏文明的最佳渠道。“古典的姑苏和现代的上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文学艺术为一个年代之反映,诗画则是文学艺术之精巧体现。愈是经典之诗画佳作,愈能以精巧之辞采、美丽之音节、沉微之寄兴,纵横之翰墨、高远之意境、遒上之风格,表达费尽心机、精忠壮怀,愈能深化公民,表达年代之心声。

  姑苏市公共文明中心主任、姑苏美术馆馆长曹俊以为:“江南的公民最能用心感悟美,最常用心爱惜美的爱情,最会用心赏爱美的事物和美的著作。江南历代文人志士,爱国爱家,在明明德,留下很多韵高绝伦的诗画名篇巨著。诵读这些诗歌,如聆天籁,使人心醉。赏识这些画作,如饮醇酒,回味深腴。”

  据悉,展览免费向观众敞开,展期至7月28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前往观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