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荣誉证书

三万多名老年人被骗超十亿元!


  

三万多名老年人被骗超十亿元!

  该犯罪团伙成员通常采取实地会销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加入。所谓“会销”,就是,其目的是向老年人推销各类保健品。很多受害老人一开始参加“会销”都是

  会销现场所谓的厂家领导、养生专家,用团伙事先统一编排的话术,对老年人开展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洗脑”,明示或者暗示他们推销的产品不仅仅具备保健作用,甚至对某些疾病还有治疗功效,诱使老年人购买他们推销的产品。

  “洗脑”是整个诈骗链条的重要环节。而很多老人之所以被洗脑,原因之一就是被“总监”“养生专家”这样身份所蒙蔽。殊不知台上这些能说会道、派头十足的人,都是经过犯罪团伙专业培训的,不仅头衔是假的,他们的宣讲内容也是按既定“话术”来的。

  为了让这套戏码更逼真,犯罪团伙还会通过现场假试验、雇佣一些老人当“托儿”说疗效,等气氛铺垫到位之后,他们就会利用低价策略,营造抢购假象,引诱老人们冲动消费。

  经过我们调查,这款酒是这个团伙向厂家定制的一款普通的酒,就没有他们所吹嘘的这些功能。而且其进货价格每瓶在十几元至二十元不等,但经过他们的包装之后,最后销售到老年人手中,每瓶竟高达280元左右,中间的价格差额在十倍以上。

  根据公安机关侦查,这起虚假保健品案件中被骗的老人高达3万多人,涉案金额超10亿元,性质十分恶劣。检察机关经依法审查,决定以诈骗罪,对团伙的骨干成员提起公诉。

  2024年9月30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特大养老诈骗犯罪团伙的4名主犯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宋某、余某、黄某、李某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十年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300万元至35万元不等。截至目前,该案中已有100多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处相应刑罚,其余人员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人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

  所谓“保健品”产品数量众多,大致分为用品类和食品类。用品类一般来说包括保健功能纺织品、保健器械、五官保健用品、生殖健康保健用品等外用产品。食品类主要包含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依照国家标准,声称营养成分功能的普通食品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保健食品不能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选购产品时,切记认清产品本质、查看产品功能或功效是否经过科学验证,

  不法商家常常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选购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注意”:

  ① 注意警惕“免费”陷阱,避免被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礼品等诱导进入消费陷阱。

  ② 注意拒绝夸大宣传,果断拒绝违背科学常识、宣称具有“神奇疗效”“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③ 注意挑选出正规渠道购买。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场、超市、连锁店或网店选购,避免通过街边小摊、无证无照小店、陌生人推荐等渠道购买。

  ① 多学习防骗知识。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等渠道发布的防骗信息,了解不法分子的常用伎俩和诈骗手段,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② 多听取家人意见。购买大额商品前,应与家人多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③ 多关注消费维权。一经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时,可以及时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