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蓓好听】难忘的临川贡酒!

  最近与朋友相聚,对方拿出了珍藏了二三十年的临川大曲,标识已经不清,只模糊可见。瓶盖已经半锈,酒离瓶口已浅寸余,酒的颜色微黄。品尝一口后,绵柔香醇,回味甘甜。一共两瓶,一桌人分食殆尽,大家都觉得妙不可言,不输任何佳酿。第二天也没有一点头痛、口干等不适。

  临川贡酒当年的广告词曾说,北宋期间,王安石向宋神宗献上家乡美酒,得到皇帝的点赞,故名贡酒,并说,当年王安石就是饮下此酒而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名句。这应该是为了销售的需要而杜撰的故事。

  临川处于赣抚粮仓的核心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粮多肯定酒多,各种酿酒作坊应该星罗棋布。但临川酒厂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临川酒厂的辉煌则与杨灿龙关系极大。

  市场迅速拥抱了它,当时的三两三(小瓶容量)和大肚子(约1斤4两)畅销省内外,江西酒业老大——四特酒在临川贡酒面前连连丢城失地。临川贡酒产销两旺,当年只要一到临川大道上顿渡段,酒糟的味道直扑鼻尖。各级领导也鱼贯而来,各种荣誉叠加等身。杨灿龙作为当时抚州的企业家,可谓是风头无两。作为地方纳税大户,其掌舵人正如临川贡酒的广告词一样“喝临川贡酒,扬才子豪情”,意气风发。记得一个插曲,我的一名亲戚当年在工商部门,因为一件案子找临川酒厂协查,杨灿龙开玩笑说,你们的工资一部分都是我发的,还来查什么查?

  临川大道的酒糟味再也闻不到了,有人传,临川酒厂像山东的秦池酒厂等一样,向四川等地购买酒基。这个说法在当地当时流传的较广。这也是一个矛盾。生产跟不上市场,供少于求时,为满足市场,追求更高的产值,就会脱离实际而扩产,导致产品质量没办法保证。企业就会从高峰开始衰退。很多企业都是这样。

  从现在看,茅台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它的产量跟不上市场时,宁愿因为涨价而失去一部分市场,都不脱离自己的产能而扩大产量。饥饿供应法加上散布在市场的一些“护肝保肝、稳量升值”之类营销手段,导致茅台价格飞涨,成为液体黄金,产值近1.5万亿。

  不记得是2005年还是2006年,市里大兴工业,临川酒厂被寄予厚望。记者前去采访,为生产造氛围。采访结束后,杨灿龙与我们私下闲聊说,有的领导到我厂里来,老说怎么还是这样子啊,都过了两年产值也没多少提升。他就开玩笑地回答,你怎么两年了还是原级别,也没有进步啊。杨灿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律有了清醒认识,知道办企业不是只靠行政命令就能行得通的,但也能够准确的看出,经商办厂多年的风风雨雨开始磨平了其斗志。听了这个话,我的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估计这个氛围在酒厂不一定造得起来。后来果然没看到什么崛起、强势、快增长之类的消息。只听说其在转型搞农药厂和白鹭山庄。

  杨灿龙的故事渐渐湮灭,但他的这段人生传奇却在老临川人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临川酒厂的浮沉有形势使然,有企业家的局限性,但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企业家特别是实业家,是和平时代的英雄。办实业是九死一生。如何创造条件,培植土壤,宽容包容支持创业者,为他们的发展壮大营造宽松环境,使他们可以百折不挠,奋勇向前,使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前仆后续,义无返顾?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